笔者年少时,曾无数次在黑煤渣、泥巴地的“跑道”上飞驰并摔跟头,可如今都已成为记忆,现在即使是幼儿园的操场,都视塑胶跑道为低标配。
由于优良的耐磨和弹性,塑胶跑道本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健康伴侣,可在这两年,媒体曝光的“毒跑道”事件从“惊现”发展到“屡现”,不断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。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却没曾想伤在了“毒跑道”上。塑胶跑道真是顽劣的“毒贩”?谁又该为孩子们真正的健康负起责任?
跑道“毒瘾”从何而来?
今年5月,江苏苏州一小学翻新塑胶跑道后,有两名学生先后确诊为白血病。6月北京又爆出,第二实验小学新建塑胶跑道,158名学生中半数身体不适。学生“中毒”原因可能是多方面,但事件中总有“塑胶跑道”的身影让人不禁怀疑。
在报道中,无论是北京还是苏州,新的塑胶跑道有异味是多方共识,那么异味是否就是毒气呢?据了解,塑胶跑道的核心原材料是聚氨酯胶体,而合成聚氨酯所用到的异氰酸酯则是剧毒物质,身列《剧毒化学品名录》榜单,所以一时间“毒聚氨酯”成为饱受诟病的元凶。可事实上,合成材料的初级原料都或多或少含毒性,可正规生产的成品却是绝对的低毒甚至无害。
笔者认为,跑道“毒瘾”的真正来源可能有两方面,首先是央视曝光的北京一黑作坊,用废轮胎废电缆等垃圾混入聚氨酯原料制成“毒跑道”。其次则是塑胶跑道施工时,用毒性较高的溶剂型胶水粘合聚氨酯胶体和基材,且未进行足够的溶剂加速挥发处理和健康评测。
“禁毒”是谁的责任?
“毒跑道”事件频发,家长们人人自危,纷纷担起了“禁毒大使”,不仅深谙网络疯传的“毒跑道”识别指南,对心存怀疑的校园塑胶跑道还举起了“一铲了之”的大旗。
可流传的“望闻问切”检查跑道,其实就是表面识别是否为聚氨酯,笔者也强调过聚氨酯并非等于毒品,更不能简单粗暴的抛弃,毕竟比天然橡胶耐磨性好太多,且生活中的鞋底、人造皮革等均为聚氨酯材料。所以“禁毒”需另寻法门,尤其是标准和检测。
如今国内唯一现行的《合成材料跑道面层》国标于五年前颁布,仅为推荐标准,由施工方出具。而多地已确认的“问题跑道”,其环境检测报告均为合格,这是由于对于操场这种开放式环境的挥发性物质检测,本身缺乏固定的标准。
由此可见,现有标准的过分宽松,会导致行业的野蛮生长和恶性竞争,奸商只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和风向取样,以及质量好的样品送检,就能顺利过关。所以,更为健全的标准、透明公正的程序和严厉追责的约束,才是行业亟需的“解毒剂”。
您好,欢迎莅临峰荣体育,欢迎咨询...
触屏版二维码 |